口腔医院专用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、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。以下是系统化的维护要点及操作规范:
一、每日维护内容
- 运行状态巡检
- 检查设备电源指示灯、控制面板是否正常,记录运行时间、电流电压(波动范围±10%)。
- 观察污水提升泵有无异响或振动,检查管道无渗漏(重点查看法兰连接处)。
- 消毒系统检查
- 化学消毒(二氧化氯/次氯酸钠):确认药剂余量(≥50%),检查投加泵运行频率是否匹配流量。
- 臭氧消毒:检查臭氧发生器冷却水循环是否通畅,臭氧输出浓度(≥8mg/L)。
- 紫外线消毒:用酒精棉清洁石英套管表面,检查UV灯管是否全亮(寿命通常8000小时)。
- 水质快速检测
- 用便携式余氯测定仪检测出水余氯(0.5~1.5mg/L),pH试纸测酸碱度(6~9)。
二、每周维护内容
- 预处理单元清理
- 清除格栅/过滤网上的牙科材料残渣(如石膏、树脂碎屑),避免堵塞。
- 排空初沉池污泥(建议每周1次,污泥量少时可延长至2周)。
- 设备内部检查
- 打开设备检修口,检查曝气头是否堵塞(曝气不均匀时需用稀盐酸浸泡清洗)。
- 检查生物膜反应器(如有)的填料是否脱落或板结。
- 药剂补充与校准
- 补充酸/碱调节剂(如pH超出范围),校准在线监测仪(余氯、pH探头用标准液校准)。
三、月度维护内容
- 深度清洁与消毒
- 用3%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管道内壁,防止生物膜滋生。
- 对接触污水的传感器(如液位浮球)进行酒精擦拭消毒。
- 机械部件保养
- 给水泵、搅拌机轴承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脂)。
- 检查风机皮带松紧度(下压位移10~15mm为佳)。
- 污泥处理
- 清掏污泥贮存池,污泥需经石灰消毒(比例1:5)后交危废处理单位,留存转运联单。
四、季度/年度维护
- 系统全面检修
- 每季度更换臭氧发生器干燥剂(硅胶变红即失效),检查钛电极损耗(厚度减少30%需更换)。
- 年度大修时更换磨损的机械密封件(如水泵机封)、UV灯管,检测电缆绝缘性能。
- 第三方检测
- 每年委托有CMA资质的机构检测出水水质(必测项目:COD、粪大肠菌群、总汞、总银)。
五、常见故障应急处理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---|---|---|
设备不启动 | 电源故障/液位传感器故障 | 检查空开是否跳闸,清洁传感器触点 |
出水余氯不足 | 消毒剂耗尽/投加泵堵塞 | 补充药剂,拆泵清洗单向阀 |
曝气量不足 | 曝气管破裂/风机滤芯堵塞 | 更换破损管路,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|
控制系统报警 | 过载/通讯故障 | 复位后重启,检查信号线连接 |
六、记录与管理
- 填写《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记录表》,包括:
- 消毒剂投加量、设备运行参数、维护操作内容。
- 保存至少3年运维记录,备环保部门抽查。
特别提醒:
-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(手套、护目镜)接触化学药剂或污泥。
- 严禁将非医疗废水(如食堂油脂)混入处理系统。
通过标准化维护可延长设备寿命3~5年,同时避免因水质超标导致的环保处罚(依据《水污染防治法》最高可罚100万元)。